库新 William Orcutt Cushing (1823-1902)

图片[1]-库新 William Orcutt Cushing (1823-1902)-生命诗歌

诗人小传

有一次一位弟兄问我说:“我发现‘诗人与诗歌’的文字,已经落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了!”笔者很惊讶地问他:“真的吗?什么模式呢?”“你们所举的诗人,他们的经历都是这样的:诗人遇见一个极大的难处,经历了很多的忧苦,直到有一天,他与主相遇了,然后就写出一首诗来……”笔者这才松了一口气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只能说,这不是一个模式,而是一个属灵的律、神所定规的律。这个律不仅明载在圣经上,也印证在许多圣徒的身上,我们在此所举的诗人,不过是千万中的抽样而已。为什么他们在忧患中压榨出来的诗句,能被众圣徒所喜爱呢?我们说“喜爱”毋宁说一种“共鸣”!共鸣于神永世不移的“律”。

一八七○年可能是库新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!这一年,他四十七岁,正值他在主的福音工场上服事最积极、最兴旺的一年。可是,他不知道为什么神突然拿去他的嗓门,他不能再在讲台上为神做出口了。在神的手中,他似乎变成一个无用的废物了。可是那一股爱主的热火仍旧焚烧在他的心中,那一个传信息的负担也仍旧压在他的心头。“主啊!为什么!为什么祢要这样地剥夺我呢?如果祢要剥夺我,就干脆通通都剥夺去算了。可是,祢却把热火和负担仍旧给我留下,这是为什么呢?”库新的心情十分沮丧、下沉,但他仍旧在主面前寻求,为什么?

诗人库新弟兄出生于一八二三年年底的那一天,出生地是美国麻省的欣海(Hingham,Massachusetts),关于他的早年经历,我们不太知悉,但我们知道他“生而逢辰”,当时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夕;南北战争以后,也就是他进入服事的年代,正是主的福音在美国最兴旺的时期。

库新受完教育后,便蒙召进入主的工场中全时间事奉主,在纽约市的一处教会中牧养神的儿女。关于他早年服事的情形,我们也知之不详,但从他早年所写的一首诗里,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天真的人。这首诗的诗题叫“珍宝”(Jewels),灵感取自玛拉基书三章十七节,和合本是这样译的:“在我所定的日子,他们必属我,特特归我。”但另有一种英译本的译法这样译的:“当我收取我的珍珠时,我要珍惜它们。”这是一首写给儿童的诗歌,却被许多通用诗本采入。库新有牧者心肠,他何等爱惜每一位属神的儿女。这首诗的中译取自“万民颂扬”

(一)主必回来,不久回来,要收聚祂珍宝;

凡主珍宝,美妙珍宝,主心所爱好。

(二)主必回来,回来携带一切心爱珍宝;

明净珍宝,玲珑珍宝,主心所爱好。

(三)爱主孩童,年纪虽小,都为耶稣珍宝;

与主亲近,听主声音,主心所爱好。

(副)救主珍宝亮晶晶,如同天上众星星;

镶在主的冠冕上,显明主光荣。

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,年二十三岁,大概他才开始服事,这首诗也是他所写的第一首圣诗。

库新一生一共写了约有三百多首圣诗,但几乎都是在他受到沉痛打击之后写的。艾幕林弟兄(E.K.Emurian),一位为他作过简传的圣诗学者说:“很可能写诗的恩赐早已藏在他里面,但需要厉害的打击才得以把它发掘出来,叫诗人自己和教会看见有这么一个宝贝呢!”

诗人可能并不知自己有什么写诗的恩赐,然而恩赐的主知道!一八七○年,是主在他身上雕琢的一年,也是库新最痛苦的一年,主剥夺了他讲道的声带,却赐给一把天上的金琴。他当时并不知道,仍旧问主:“为什么?”主没有回答他,只是在他挣扎中对他说:“将你自己再一次全然奉献给我!用不用你是我的事,有没有恩赐也是我的事,你先把你自己全然奉献给我!”诗人一生在讲台上不知道讲过多少次诗篇二十三篇,可是这一天,他自己真地“行经死荫的幽谷”,但他也得着主的话说:“我必与你同在!”因此,他就顺服主,将自己再一次奉献给主,仍然愿意跟随主。八年以后,这次顺服的经历变成了他一首名诗的灵感,这首诗是库新的自传诗,后来他说:“当时,我是带着祷告的心写的,盼望以后有人唱这首诗受感动,愿将自己全然献给主,一生跟随祂。”

跟随,跟随(Follow On,1878)

(一)我今愿跟随耶稣,不论走何路:

或是平坦大路,或是崎岖窄途;

既有救主亲自相辅,我就不踌躇,

一路跟随耶稣,直到进天府。

(二)我今愿跟随耶稣,不论在何处:

或在明媚乐土,或在死荫幽谷;

既有救主亲自照护,我就不感苦,

处处跟随耶稣,直到末一步。

(三)我今愿跟随耶稣,不论时何如:

或是阳光满目,或是黑云密布;

既有救主亲自部署,我就无所顾,

时时跟随耶稣,一直到天府。

(副)跟随!跟随!我愿跟随耶稣!

不论我往何处,我必跟随主!

跟随!跟随!我愿跟随耶稣!

不论领我何处,我必跟随主!

这首诗的调子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圣乐作曲家·罗瑞弟兄(Robert Lowry,1826-1899),在成诗两年后才谱上的。罗瑞有天读到这首诗和库新的见证时,大受感动,便主动为他的诗配谱。谱一配成后,这首诗便不胫而走,传颂在神儿女之中。神也听了库新的祷告,叫这首诗成为多人的帮助,激励人奉献给主,并且跟主往前!库新本人也承认说,这首诗的成名泰半要归功于罗瑞的谱曲。

当库新在极大的痛苦中,将自己再一次奉献给主,答应主的呼召,走一条他完全不知的道路时,他向神有一个祷告:“主啊!祢既然还召我服事祢,有分于祢的荣耀,我求总要让我在祢身上,做一点什么来荣耀祢。”库新当时茫无所知,他能做什么在主身上呢?

渐渐地,他明白了,神赐给他一把金琴,要他抒发内心深处所经历的神的大爱、和神隐密处的安稳。虽然当神来拨弄他的心弦时,是那么痛苦!库新从前是用口传讲神的话语,如今,他的境界提升了,他用心来传颂神的奥秘。在人生的幽谷里,他跟随主往前走,神引领他走入古诗人大卫的境界中;当他心中发昏的时候,他就来到比他更高的磐石那里,住在至高者的隐密处,全能者的荫下!因此,当你唱库新的诗时,你会发现他是在四围忧苦之中述说另一个属神世界的宽广。在近代诗人中,就诗境而言,他的作品并不亚于克罗丝贝(F.J.Crosby)的。

一八七六年,他在纽约州的摩拉维亚(Moravia,N.Y.)写下了他最有名的诗“藏身主里”(Hiding in Thee)。这首诗是应孙奇(Ira Sankey)之邀而作的。当时有人这么说,慕迪讲道、孙奇用诗歌,不知驱动了几百万人进入神的国度!而他们俩人没有一个有写诗的恩赐,所以一发掘到有写诗恩赐的人,总是抓住不放。

对于这首诗,库新自己说:“我必须说一句话,这首诗是以多少的眼泪、多少内心挣扎、多少魂里呼喊写成的,但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。”经文灵感出自诗篇六十一篇,曲子则是孙奇谱的。

藏身主里(Hiding in Thee,1876)

(一)在忧伤、痛苦、危险四围之时,

我要飞至更高磐石得安息;

虽然常跌倒、软弱,我仍属祢,

祢是“永久磐石”,我藏身主里。

(二)有时历平顺,有时孤单难忍,

有时遭试炼如波浪猛冲击,

人生的风波如海涛涌不息,

祢是“永久磐石”,我藏身主里。

(三)有时遇仇敌压迫,竭尽全力,

我立磐石上,胜过四面仇敌;

我心得安稳,虽有风雨袭击,

祢是“永久磐石”,我藏身主里。

(副)藏身主里,藏身主里,

祢是‘永久磐石”,我藏身主里。

“藏身主里”可说是库新最早的一首名作,住在主里乃是他一生经历的强点,这方面的诗歌也是他诗中的杰作。他另一首晚期的名作也是这方面的诗歌:

在祂翼下(Under His Wings,1896)

(一)在祂翼下,平安稳妥我居住,

不管夜色多深,且有风雨;

但我能信靠,我知祂必眷顾,

因祂已救我,我是祂儿女。

(二)在祂翼下,我能躲过我忧伤,

我心满足,我能在此安歇;

世上并无膏油可治我病创,

在此我得祝福,我得慰藉。

(三)在祂翼下,何等宝贵的享受!

一生在此,直到试炼过去;

有主保护荫庇,无何再添愁,

安息于主,我是永远无虞。

(副)在祂翼下,在祂翼下,谁能使我离祂爱!

在祂翼下,这是我的家,我必与主永同在。

这首诗歌的调子也是出自孙奇之手,灵感则来自诗篇十七篇八节:“将我隐藏在祢翅膀的荫下。”以及九十一篇四节:“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,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。”诗人写这首诗时,已经七十三岁了。自从他一八七○年属灵生命发生转机以来,也有二十六年了。这些年来,神在他身上一直有一个工作,就是催促他住在至高者的隐密处。在起头时,他并不明白有什么地方使痛苦的他可以藏身,但在四围忧伤痛苦催逼之下,他只有一途:“飞至更高磐石”。从那次初度经历“藏身永久磐石里”的甘美起,他就学习住在主大能的翼下。所以就灵程而言,这首“在祂翼下”要比“藏身主里”更深了。

最后,我们再介绍他的一首福音圣诗。有一天,他听到他的好友卢特(G.F.Root)所写的一首歌曲,调子非常好听;他听了以后,那调子一直萦绕在他的耳际不去。很可惜,卢特弟兄所填的词并不是为着圣徒用的,库新想,如果能为这首曲子另填新词就好了。马上,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回头的故事就亮在他眼前,而且第一句诗句“天庭钟声齐鸣”也闪入他的思泉中:

天庭钟声齐鸣(Ring the Bells of Heaven)

(一)天庭钟声齐鸣,因有大欢腾:

飘泊儿女今从野地归,

看哪!慈父迫切在路中相迎,

欢拥倦归浪子,喜流泪。

(二)天庭钟声齐鸣,因有大安慰:

迷途儿女今与父和好,

不再奔走罪途,已被父救回,

重生成为赎回的珍宝!

(三)天庭钟声齐鸣,因有大筵席:

天使,将此凯歌高声颂,

唱这喜乐福音到宇宙四极!

有一宝贵灵魂今新生。

(副)荣耀,荣耀,天使高声唱,

荣耀、荣耀,天上金琴响,

蒙赎儿女成军,声势如浪涌,

穹苍间奏出禧年歌咏。

库新一直活到七十九岁,才离世与主永远同在。他的声带虽然早已喑哑,但是他的诗歌至今仍然在众圣徒传颂不已呢!不过,我们相信最叫他的心得安慰的,还不是主给他开了另一道宽大有功效的服事之门,乃是引领他发现那一个灵里的隐密处,而一生住在其中。如此,他所遭遇的困厄,或在身内、或在身外,又有何妨呢!

 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